在“去刚兑、净值化”的要求下,银行理财的转型备受关注。
截至2021年底,保本理财、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已清理,绝大多数银行已按时完成理财存量整改任务,尤其是中小银行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、副主席曹宇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(GAMF)上海苏河湾峰会表示。
此外,谈到养老金融,曹宇指出: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,存在有效供应不足、覆盖面不广、长期投资能力低、抗周期能力弱等问题。资产管理机构应做好客户肖像,丰富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的养老产品供应。围绕养老产品的长期和包容性特点,坚持稳定的投资策略,优化期限结构,完善托管模式,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。
▲“多重感知,核桃椅”
关注养老产品的长期性和普遍性
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养老金融的大力发展也成为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向之一。
2021年9月10日,中国银监会发布《关于开展养老金融产品试点的通知》,同年12月,中国首批试点养老金融产品在武汉、成都、深圳、青岛正式销售。
曹宇指出,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,有效供应不足、覆盖面不广、长期投资能力低、抗周期能力弱,资产管理行业应充分发挥集中长期资金、资产配置灵活、周期波动的作用,积极帮助城乡居民管理财富,提高风险抵御能力。